拼音gāo péng mǎn zuò
基本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 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
一座尽倾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住,一座尽倾。” |
一座尽惊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
一座皆惊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
一高二低 | 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
七满八平 | 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刺瑞刻猴地几多,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 |
七高八低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
万丈高楼从地起 | 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
万丈高楼平地起 |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
三台八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0回:“这叫做‘狮象捍门’,三台八座都是有分的。” |
三平二满 | 宋 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三朋四友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
不分高下 | |
不敢高攀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
不知天高地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
不知高下 |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
不知高低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
不自满假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
不识高低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东山高卧 |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严师出高徒 | |
丰丰满满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体发育得丰丰满满,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 |
乘高决水 |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二满三平 |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