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òng hǔ chū xiá纵虎出柙 |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 《续资治通鉴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作:做工。太阳升起就做工,太阳下山就休息。泛指简朴单纯的生活。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 |
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 |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
chū qí zhì shèng出奇致胜 | 见“出奇制胜”。 | 《老残游记》第七回:“[刘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
chū mò wú cháng出没无常 | 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
shí rì bìng chū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
tuī chén chū xīn推陈出新 | 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陈:仓储存的旧粮。 | 《明史 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
chū shī wú míng出师无名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zú bù chū mén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
huò cóng kǒu chū祸从口出 | 灾祸从讲话中引出。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 | 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pēn bó yù chū喷薄欲出 | 喷薄:气势旺盛;喷涌而出的样子;欲:将要。原形容水流喷涌的样子。后形容太阳将升上地平线时;光芒四射的样子。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一轮朝日。” |
chū chū máo lú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
biàn tài běi chū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yǐn shé chū dòng引蛇出洞 | 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 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 |
qiāng dǎ chū tóu niǎo枪打出头鸟 | 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20章:“所以,武工队决定来个枪打‘出头鸟’,镇压了他。” |
yī yán jì chū,rú bái rǎn zào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hū zhī yù chū呼之欲出 |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 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chū hū yì liào出乎意料 | 指出人意料。 |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gū yàn chū qún孤雁出群 | 出:超出。形容很特殊。 | 清·夏世钦《槐轩论诗法》:“盖首句出韵,名为孤雁入群;末句出韵,名为孤雁出群。” |
quán biàn fēng chū权变锋出 | 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辩捷锐利。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朔对向响应,权变锋出,文章辞令横无穷,上颇倡优畜之。”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chū tóu lù miàn出头露面 |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
shén chū guǐ rù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zǎo chū wǎn guī早出晚归 |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
yìng yùn ér chū应运而出 |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由此观之,凡为需要所迫,不独人类能应运而出,创造发明,即物类亦有此良能。” |
sǎo dì chū mén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chū qí qǔ shèng出奇取胜 | 见“出奇制胜”。 |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
chū nú rù zhǔ出奴入主 |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chū yǔ chéng zhāng出语成章 | 见“出口成章”。 |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 |
bù chū suǒ liào不出所料 |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
hóng xìng chū qiáng红杏出墙 | 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 | 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 | 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
duó kuàng ér chū夺眶而出 | 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或悲痛。 | 茅盾《子夜》六:“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
chū qí zhì shèng出奇制胜 |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 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
chū chén yì xīn出陈易新 | 犹吐故纳新。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仓谷与库银并重,今年有常平捐谷,照地亩劝输谷,各有款项。且每年出陈易新,或粜或贷,俱秋收时还仓。” |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 《元曲选 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 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 | 《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
shén chū guǐ mò神出鬼没 | 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
háng wǔ chū shēn行伍出身 |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蓝 |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liù chū bīng huā六出冰花 | 六出: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指雪花。 | 《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
yǎ bā chī huáng lián,yǒu kǔ shuō bù ch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shì chū yǒu yīn事出有因 | 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说了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话头,禀复了制台。” |
bié wú chū lù别无出路 | 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 | 李晓明《平原枪声》:“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这样又能赚钱,就一口答应下来。” |
yī huī chū shǒu一麾出守 | 麾:挥斥、排挤。原指阮咸受排挤,而出为始平太守。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 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 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
shì chū bù yì事出不意 | 意:猜想。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 |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时失措。” |
chū guǐ rù shén出鬼入神 | 谓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 唐·宋之问《嵩山天门歌》:“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 |
rén cái chū zhòng人才出众 |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bié chū xīn yì别出新意 |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
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将入相 |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
guǐ chū diàn rù鬼出电入 |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 |
ruò chū yī zhé若出一辙 | 辙:车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 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
fēng chū bìng zuò蜂出并作 |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出叠见 |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
chū shén rù huà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tuō kǒu ér chū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
sān hún chū qiào三魂出窍 |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 |
dú chū xīn cái独出心裁 | 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现在泛指独自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
páng yì xié chū旁逸斜出 |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 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
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duó mén ér chū夺门而出 | 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
chāo chén chū sú超尘出俗 |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
tuō yǐng ér chū脱颖而出 |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rù wén chū wǔ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
shēn rù qiǎn chū深入浅出 |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
rù bù zhī chū入不支出 | 支:付出。收入不够支付用度。 | 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出淤泥而不染 |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 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行行出状元 | 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唐、宋时称进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称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绩最好的人。每种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 | 明 冯惟敏《玉抱肚 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 |
chū wū ní ér bù rǎn出污泥而不染 |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 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yīng xióng bèi chū英雄辈出 | 英雄层出不穷。 | |
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
lòu dòng bǎi chū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chū hū yì wài出乎意外 |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
ná bù chū shǒu拿不出手 | 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 | 张爱玲《创世纪》:“她尽管阔气不要紧,我们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手啰!” |
chū chǔ yǔ mò出处语默 | 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 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
chū qí huá cè出奇划策 | 犹言出谋划策。 | 沙汀《淘金记》十二:“他就经常替他们出奇划策,为着种种吃人害人的事情准备堂皇的理由。”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变。话说出了口,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出言成章 |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
chū móu huà cè出谋画策 | 谋:谋略。画:筹划。制定计谋策略。常指为人出主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
hū zhī huò chū呼之或出 |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 | 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chū móu huà cè出谋划策 |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
chū lèi chāo qún出类超群 | 出:超过;类:同类。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明·无名氏《误失金环》第四折:“两个夫荣妻贵,一双出类超群。” |
chū qí bù yì出其不意 |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xǐ chū wàng wài喜出望外 |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fǎ chū yī mén法出一门 |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
shén chū guǐ xíng神出鬼行 | 出:显露;没:隐灭。形容行动出没无常,变化神奇,不可捉摸。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论》:“善者之动也,神出鬼行,星曜而玄逐。” |
chū rù shén guǐ出入神鬼 | 犹言神出鬼没。 | 宋·苏洵《权书下·孙武》:“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
zì chū xiōng yì自出胸臆 | 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 清·汪琬《吴道贤诗小序》:“郭恕先、米元章之流,往往于绳墨之外,自出胸臆。” |
jìn tuì chū chǔ进退出处 |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