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xí dì mù tiān席地幕天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tiān zhī dì zhī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hū tiān kòu dì呼天叩地见“呼天抢地”。《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zhuī tiān qiǎng dì椎天抢地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好教我负屈衔冤无申诉,只有个椎天抢地号咷哭。”
rú shí dì jiè如拾地芥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hēi tiān mò dì黑天墨地见“黑天摸地”。《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yuè dì yún jiē月地云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qī tiān kuāng dì欺天诳地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mán tiān xí dì瞒天席地瞒:隐瞒实情。指瞒上欺下,一手遮天。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说邻封安然无事,那日问环球公法,谁是谁非。他瞒天席地,不令主知。”
yī bù yè dì衣不曳地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俭朴。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童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
zhǐ tiān shuō dì指天说地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dì guǎng rén zhòng地广人众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无容身之地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zhì dì yǒu shēng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zhī dì zhī tiān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huá dì wéi láo划地为牢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划地为牢,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
dì fù hǎi hán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均:同。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fǔ shí dì jiè俯拾地芥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hūn tiān hēi dì昏天黑地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dì líng rén jié地灵人杰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唐 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gāng cháng sǎo dì纲常扫地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tiān fù dì zǎi天覆地载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gāo yú zhī dì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shān yáo dì dòng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dì kuàng rén xī地旷人稀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guā yě sǎo dì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喻杀获无余。《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chuàng tiān hū dì怆天呼地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fú dì shèng rén伏地圣人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mù tiān xí dì幕天席地幕:帐幕。把蓝天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铺席”。形容胸襟旷达开阔;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晋 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yì dì jiē rán易地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mán tiān mèi dì谩天昧地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tiān cháng dì lǎo天长地老亦即天长地久。明·高濂《玉簪记·词媾》:“两情浓同下蓝桥,战兢兢欢娱较少,成就了凤友鸾交,休忘却天长地老!”
jìn rǎng guǎng dì进壤广地扩展地域。汉·桓宽《盐铁论·诛秦》:“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也,欲其安存,何可得也。”
tiān táng dì yù天堂地狱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当其新识骤得,踊跃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势,皆智之为也。”
tán tiān shuō dì谭天说地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bì yóu zhī dì必由之地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局高天,蹐厚地局:弯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xià lín wú dì下临无地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wěi dì jīng tiān纬地经天纬:丝织品的横线;经:丝织品的直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学自然纬地经天。’”
gōng chéng xùn dì攻城徇地攻:攻打,进攻;徇地:夺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
xiè tiān xiè dì谢天谢地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tiān nán dì běi天南地北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万丈高楼平地起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mèi dì mán tiān昧地谩天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tiān bēng dì jiě天崩地解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
xīn dì xiá zhǎi心地狭窄形容人气量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狭窄,安不得人。”
dì jiǎo tiān yá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sǎo dì jù jìn扫地俱尽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dì tā tiān huāng地塌天荒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明·徐复祚《投俊记·魔见》:“喜时节和风甘雨,怒时节地塌天荒。”
gōng chéng duó dì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sǎo dì wú yú扫地无余同“扫地俱尽”。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齐李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ā bí dì yù阿鼻地狱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语出《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sǐ xīn dā dì死心搭地见“死心塌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是他拂茶青山沽酒旗,伴着我死心搭地。”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亡立锥之地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yuàn tiān yuàn dì怨天怨地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guī tiān jǔ dì规天矩地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薛综注:“谓宫室之饰,贺者像天,方者则地也。”
bì shí dì jiè俛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dì dì dào dào地地道道真正的,够标准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shēng líng tú dì生灵涂地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gān nǎo tú dì肝脑涂地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yī bài tú dì一败涂地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suō tiān mō dì梭天摸地指上窜下跳。比喻到处逃窜。《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素姐忘记了是猴,只道当真成了自己的老公,朝鞭暮扑,打得个猴精梭天摸地的着极。”
zuò dì zì huá坐地自划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它。郭沫若《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gē dì chēng chén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dé pèi tiān dì德配天地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cuò yán wú dì措颜无地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jì tiān mò dì寂天寞地比喻人没有能力或没有什么作为。明 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
dì zhǔ zhī yí地主之仪见“地主之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jǐn tiān xiù dì锦天绣地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bù xí dì tǔ不习地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tiān bēng dì xiàn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置之死地而后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宋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léi tiān dǎo dì擂天倒地呼天抢地,形容哭喊。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江老夫妻女儿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
hū tiān yù dì呼天吁地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异史氏曰]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tiān hūn dì cǎn天昏地惨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zhī tiān zhī dì知天知地指知天时,通晓地利。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jī zhì mò dì赍志没地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wū tiān hēi dì乌天黑地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chēng tiān zhǔ dì撑天拄地犹言顶天立地。《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píng dì shēng bō平地生波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还不肯放松一步,必欲剪草除根,听信那娼妇平地生波。”
zhē dì màn tiān遮地漫天同“遮天盖地”。《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迷天,变尽青黄赤黑。”
dì lì rén hé地利人和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tiān zhí dì zhí天值地值通常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huān tiān xǐ dì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快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tiān xuán dì gé天悬地隔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duàn mù jué dì断木掘地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hū tiān qiāng dì呼天抢地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jiù dì zhèng fǎ就地正法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