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ì bù qǔ róng义不取容 |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
qún jū zhōng rì,yán bù jí y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zūn dào bǐng yì遵道秉义 | 犹言遵守道义。 | 唐·柳宗元《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 |
jiǎ rén jiǎ yì假仁假义 |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zhī yì duō qíng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
fù ēn wàng yì负恩忘义 | 见“负恩背义”。 |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
yán jiǎn yì fēng言简义丰 |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
bì xián shǒu yì避嫌守义 |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
zhàng jié sǐ yì仗节死义 |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
qíng shēn yì zhòng情深义重 |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 晋 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着于人士之口。” |
jiàn yì bì wéi见义必为 |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duō qíng duō yì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
yì fāng zhī xùn义方之训 | 义方:比喻为人应遵守的道理。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训言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 |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 《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
rén dào zhǔ yì人道主义 | 道:道义。关心人类幸福。 | 老舍《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真要是把老渔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鱼,未免有悖于人道主义。” |
zhòng cái qīng yì重财轻义 | 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
kāng kǎi zhàng yì慷慨仗义 |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
jiàn lì sī yì见利思义 |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jiào tiáo zhǔ yì教条主义 |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
dà rén dà yì大仁大义 |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
jīng yàn zhǔ yì经验主义 | 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义 |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
gē ēn duàn yì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lǐ yì lián chǐ礼义廉耻 |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春秋无义战 |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
jiàn yì yǒng wéi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bù yì zhī cái不义之财 |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guàn guā zhī yì灌瓜之义 | 灌:浇灌;惠:恩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纠纷。 | |
jí gōng hào yì急公好义 |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
yì jiāng rén sù义浆仁粟 | 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 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
wàng qíng fù yì忘情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
shēn wén ào yì深文奥义 | 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 | 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
fù ēn bèi yì负恩背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
gǎn ēn dài yì感恩戴义 |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词严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mào xiǎn zhǔ yì冒险主义 | 靠投机取巧冒险行事的一种行为方式。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
guǎ ēn bó yì寡恩薄义 |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 |
cí yán yì zhèng词严义正 |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
yì yì shēn cháng意义深长 |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 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
bèi yù fù xìn背义负信 |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 见“背信弃义”。 |
yǐ yì duàn ēn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
fù dé bèi yì负德背义 | 犹言负恩背义。 | 《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
sān jiàn zhī yì三谏之义 |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义正 |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qīng sǐ zhòng yì轻死重义 | 见“轻死重气”。 | 《旧唐书·崔融传》:“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 |
lè shàn hǎo yì乐善好义 | 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
yì xíng yì shā义刑义杀 | 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 《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cí yán yì mì词严义密 |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 《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
gū wén zhī yì孤文只义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
bì guān zhǔ yì闭关主义 | 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hán rén huái yì含仁怀义 | 谓有仁义之德。 | 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
jiǎ rén jiǎ yì假人假义 | 伪装仁慈善良。 | |
bèi yù fù ēn背义负恩 |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
ēn duàn yì jué思断义绝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kāng kǎi fù yì慷慨赴义 |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 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háo wú yí yì毫无疑义 | 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
lǚ rén dǎo yì履仁蹈义 |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 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
xiū rén xíng yì修仁行义 | 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
kāng kǎi jiù yì慷慨就义 |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fù yì wàng ēn负义忘恩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
dǎo jié sǐ yì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wén dú zhǔ yì文牍主义 |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
rén yì zhī bīng仁义之兵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shēn wén dà yì深文大义 | 深奥的大道理。 | 叶圣陶《四三集·招魂》:“谈话不敷衍,不散慢,即使并没有什么深文大义谈出来,但灵魂与灵魂对面,总觉有古人诗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乐趣。” |
dào yì zhī jiāo道义之交 |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
ēn jué yì duàn恩绝义断 |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
guǎ qíng shǎo yì寡情少义 |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神仙》:“岂寡情少义忍心害理者,方能为神仙耶?” |
wéi xīn zhǔ yì唯心主义 |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yì fèn tián xiōng义愤填胸 | 指胸中充满义愤。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
zhòng yì qīng shēng重义轻生 | 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 《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
bèi ēn qì yì背恩弃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 |
gū ēn fù yì辜恩负义 | 忘恩负义。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
yì dǎn zhōng gān义胆忠肝 | 指为人正直忠贞。 | 《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
ēn shēn yì zhòng恩深义重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 |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yì wú xuán zhǒng义无旋踵 | 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jū lì sī yì居利思义 | 指临财不苟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
nèi rén wài yì内仁外义 | 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
shě shēn qǔ yì舍身取义 |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zhàng yì xíng rén仗义行仁 |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 |
yuán wén shēng yì缘文生义 |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 | 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 |
bèi yù wàng ēn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fù qì zhàng yì负气仗义 |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
yì bù róng cí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xiàn shí zhǔ yì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yì zhèng cí yuē义正辞约 |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直言 |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jù yì lǚ fāng据义履方 |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
guān liáo zhǔ yì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 | 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
běn wèi zhǔ yì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rén yì dào dé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gè rén zhǔ yì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jiàn lì wàng yì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