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shì wú chéng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zuò shī shì jī坐失事机同“坐失机宜”。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qíng zhú shì qiān情逐事迁见“情随事迁”。宋·孙惟信《风流子》词:“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见“一物不知”。《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shēng shì wēi miǎo生事微渺生事:生计;微渺:渺茫。指生活十分艰辛。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píng ān wú shì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yù chéng qí shì玉成其事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shì bì gōng qīn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shì kuān jí yuán事宽即圆见“事款则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lín shì ér jù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duàn shì rú shén断事如神断:判断。形容判断事情非常准确。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断事如神,各处传扬。”
jí shì qióng lǐ即事穷理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wàn shì jù xiū万事俱休休:罢休,完结。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观失望到极点。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rén fú yú shì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zhǐ gù jiān shì指顾间事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yì qì yòng shì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yǎng shì fǔ yù仰事俯育同“仰事俯畜”。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
wú jì yú shì无济于事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róng shì kǒng zǒng戎事倥偬军务紧迫。
huài rén huài shì坏人坏事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rě shì zhāo fēi惹事招非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元 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shì kuǎn zé yuán事款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jiā yǒu qiān kǒu,zhǔ shì yī rén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tōng gōng yì shì通工易事见“通功易事”。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rě shì shēng fēi惹事生非招惹是非,引起争端。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贵人多忘事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guó jiā dà shì国家大事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shì bài chuí chéng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shì guò jìng qiān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境:情况;迁:变动。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shí shǎo shì fán食少事繁见“食少事烦”。《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rén féng xǐ shì jīng shén shuǎng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shì zài xiāo qiáng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shěn shèn xíng shì审慎行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shì hòu zhū gě liàng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jù zhòng zī shì聚众滋事聚集了一伙人到处惹事;制造纠纷。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班刁民!动不动聚众滋事,挟制官长!”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事无三不成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shì guò jǐng qiān事过景迁同“事过境迁”。马南邨《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到了事实完全弄清楚的时候,有些问题又事过景迁了,心里感到十分懊恼。”
zhèng zhòng qí shì郑重其事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尘影事谓往事。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àn mèi zhī shì暗昧之事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suí shì zhì yí随事制宜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hào guǎn xián shì好管闲事对别人的事表现出不应有的好奇。茅盾《谈月亮》:“什么都是我好管闲事闹出来的。”
shì wú cháng shī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春秋·王诩《鬼谷子·忤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陶弘景注:“主善为师,故无常师。”
gài guān shì dìng盖棺事定犹盖棺论定。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明 冯惟敏《耍孩儿 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rén shì dài xiè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像煞有介事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鲁迅《二心集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yí wén yì shì遗闻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cāng cù cóng shì仓卒从事仓卒:匆忙。匆匆忙忙处理事情。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但是第五次没有打破‘围剿’而被迫突围时,还表现了不应有的仓卒从事。”
yí wén suǒ shì遗闻琐事见“遗闻逸事”。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jìng shì bù xiá敬事不暇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shú rén shú shì熟人熟事指经常打交道的。
yì wén yì shì逸闻轶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jiàn shì fēng shēng见事风生谓遇事雷厉风行。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ē zūn shì guì阿尊事贵阿:曲从,迎合;尊、贵:地位官爵高的权贵。指迎合与侍奉权贵。东汉 班固《汉书 楚元王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
fèn nèi zhī shì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zhū shì qún jí诸事麇集麇:成群。许多事情集中在一起。清·吴跃人《俏皮话》:“一日诸事麇集,几至调排不开。”
yí wén yì shì遗闻轶事散失;遗传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宋 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bù xǐng rén shì不省人事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
ruò wú qí shì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明人不作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9回:“这伙计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别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bǐ jiān ér shì比肩而事比肩:并肩;事:侍奉。肩并肩做事。指共事。宋·苏轼《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shèn xiǎo shì wēi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qī shì bā shì七事八事形容事情多而杂乱。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听见薛嫂来说此话,唬得慌了手脚。”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清官难断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qīng shì zhòng bào轻事重报报:报告。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过来,我看去,这厮轻事重报。”
wàn shì hēng tōng万事亨通一切事情都很顺利。亨:顺利;通:通畅。清 李绿园《歧路灯》:“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wán shì dà jí完事大吉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庐隐《东京小品》:“用肥皂乱擦了一遍,又跳到池子里洗了洗,就算完事大吉。”
wú shì shēng fēi无事生非非:是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cǐ shì tǐ dà此事体大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shèn zhòng qí shì慎重其事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duō duō guài shì咄咄怪事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zī shì tǐ dà兹事体大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wén wǔ chà shì文武差事喻明劫暗偷。《冷眼观》第12回:“倘若瞒着他,走一趟私盐,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轻则剜眼睛,重则废命。”
kàn rén xíng shì看人行事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老舍《离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
bù shì biān fú不事边幅指不修边幅。《北史 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扰民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shì chū wú nài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心下如割,却是事出无奈。”
bǎi shì dà jí百事大吉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yì wén yí shì轶闻遗事见“轶事遗闻”。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于唐宋,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说则为海,轶闻遗事,杂然著已。”
wú duān shēng shì无端生事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茅盾《林家铺子》:“自家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又没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钱,难道好无端生事,自诈他不成。”
guān shì guān bàn官事官办官事:公事。公家的事情按照规定的制度办理。指不徇私情或以制度为借口,毫不通融。老舍《上任》:“作官有作官的规矩。他们是弃暗投明,那么,就得官事官办。”
shì guò qíng qiān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1回:“说要每天拿来瞧一遍,免得事过情迁,重蹈故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