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í huí guān wàng迟回观望 | 同“迟疑观望”。 |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
wú wàng zhī fú毋望之福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福”。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wàng qiū xiān líng望秋先零 |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 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 |
zòng mù yuǎn wàng纵目远望 |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guān wàng bù qián观望不前 |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 《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
dà xǐ guò wàng大喜过望 |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xī niú wàng yuè犀牛望月 |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jí mù jiǒng wàng极目迥望 | 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wàng zǐ chéng lóng望子成龙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
pái huái guān wàng徘徊观望 | 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
rù jǐng wàng tiān入井望天 |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jiān bèi xiāng wàng肩背相望 | 谓相继而起,连续不断。 | 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今夫旦中之医,弟与悔木标榜而起,贵邑中不乏肩背相望。” |
yí wàng wú jì一望无际 |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
wàng chén bù jí望尘不及 | 见“望尘莫及”。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guān gài xiāng wàng冠盖相望 |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
míng mén wàng zú名门望族 |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即如家嫂,是名门望族,他本族本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
dōng wàng xī guān东望西观 | 同“东张西望”。 | 《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 |
jí mù sì wàng极目四望 |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zhǐ kě wàng méi止渴望梅 | 见“止渴思梅”。 |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
zhòng wàng suǒ yī众望所依 | 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
huò lǒng wàng shǔ获陇望蜀 | 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 《后汉书 岑彭传》载:东汉初年,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两地,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
wàng chén mò jí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hài shǐ xiāng wàng亥豕相望 | 指文字讹错很多。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一》:“吴兴凌氏诸刻,急于成书射利,又悭于倩人编摩,其间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
yīng qù hú wàng鹰觑鹘望 | 形容视觉敏锐。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忽听得门内笑声,崔生鹰觑鹘望,去门缝里一瞧。” |
chí yí gù wàng迟疑顾望 | 犹言迟疑观望。 | 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 |
áng shǒu wàng tiān昂首望天 | 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 |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
jǔ zhǒng sī wàng举踵思望 | 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yī wàng wú biān一望无边 | 见“一望无际”。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
xiǎng wàng fēng cǎi想望风采 | 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
zī shēng wàng zhòng资深望重 | 资格老,声望高。 | 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 |
qiān yán guān wàng迁延观望 | 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 |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望眼将穿 | 见“望眼欲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将穿,既蒙壮士厚恩完聚,得早还家为幸。” |
wàng fēng xī zhǐ望风希旨 |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
zhōng xū suǒ wàng终虚所望 | 最后使希望落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
wàng wén shēng xùn望文生训 | 见“望文生义”。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生训耳。” |
qì yǔ wàng zhī跂予望之 | 跂:抬起。抬起脚跟远望。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 |
wàng chén bài fú望尘拜伏 | 见“望尘而拜”。 | 《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
yì wàng yǐ guò意望已过 | 已经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 |
wàng chén bēn běi望尘奔北 | 见“望尘奔溃”。 |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 |
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 |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
qí gǔ xiāng wàng旗鼓相望 | 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 《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
kuī yú fēi wàng窥觎非望 | 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 | 《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
qiān qiáo zhī wàng迁乔之望 | 迁乔:升职或迁居。高升的希望。 | 晋·桓温《荐谯元彦表》:“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 |
zhòng wàng suǒ shǔ众望所属 | 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 |
cái wàng jiān lóng才望兼隆 | 才:才学;望:声望,名望;隆:高。才能和威望都很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 |
yǒu fù zhòng wàng有负众望 | 辜负众人的期望。 | |
qí rú shuò wàng耆儒硕望 |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
wàng méi zhǐ kě望梅止渴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dà hàn wàng yún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wàng chén bēn kuì望尘奔溃 | 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 《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
wàng qiū xiān yǔn望秋先陨 | 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 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 |
kū miáo wàng yǔ枯苗望雨 | 形容殷切盼望。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
dé gāo wàng zhòng德高望重 |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
zhòng wàng yōu guī众望攸归 |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晋书 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
yǐn lǐng ér wàng引领而望 |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zhì hù zhān wàng陟岵瞻望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wàng fēng ér zǒu望风而走 | 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4回:“今又不能尽力拒敌,反是望风而走。” |
míng dé zhòng wàng名德重望 | 犹德高望重。 |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wàng yǐng chuāi qíng望影揣情 |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 |
wàng xìng zhān pú望杏瞻蒲 | 杏:杏花;蒲:菖蒲。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 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 |
dé bó wàng qīng德薄望轻 | 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
dé lóng wàng zhòng德隆望重 | 犹言德高望重。 |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dōng suō xī wàng东睃西望 | 同“东张西望”。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
wàng méi gé lǎo望梅阁老 | 喻徒有虚名之官。 |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
yǐn shǒu yǐ wàng引首以望 |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
wàng yún zhī qíng望云之情 |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zhòng wàng gāo míng重望高名 | 拥有崇高的名望。 |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
wàng qí jiān xiàng望其肩项 |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
zhān wàng zī jiē瞻望咨嗟 | 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 |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
dà hàn wàng yún ní大旱望云霓 |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dōng guān xī wàng东观西望 |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 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
xiǎng wàng fēng shèng想望风褱 | 犹言想望风采。 | |
chí huái guān wàng迟徊观望 | 犹言迟疑观望。 | 刘揆一《黄兴传记》:“主张国内军事当局,乘日本大隈内阁迟徊观望之时,及早自动,以武力收回青岛。” |
wàng fēng xī zhǐ望风希指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
jiān bèi nán wàng肩背难望 | 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七卷:“则尤簪缨世胄,肩背难望者矣!” |
wēi wàng sù zhù威望素着 |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 《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
yún ní zhī wàng云霓之望 | 比喻迫切地盼望。 | |
dài pén wàng tiān戴盆望天 |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
dà shī rén wàng大失人望 |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 《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něi piǎo xiāng wàng馁殍相望 | 馁殍:饿死的人;相望:相互连接。形容饿死的人非常多。 | 唐·陆贽《请减京东……粮事宜状》:“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项背相望 |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
wàng chén mí jí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
wàng fēng pī mǐ望风披靡 |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
wàng fēng ér mí望风而靡 |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 《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
bēi guān shī wàng悲观失望 | 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
wàng fēng bǔ yǐng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
wàng fēng ér dùn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
wàng fēng ér xiáng望风而降 |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 |
shuò wàng xiǔ dé硕望宿德 | 犹言德高望重。 | 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
qǐ ér wàng guī企而望归 | 企:踮起脚后跟。踮起脚后跟盼望归来。形容殷切地期望。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
wàng yáng jīng tàn望洋惊叹 |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 | 清·杭世骏《<李太白全集>序》:“书来质余,方望洋惊叹,五体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 |
wàng yǎn yù chuān望眼欲穿 |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
wú wàng zhī huò毋望之祸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