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ǔ duàn zhuān héng武断专横 | 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 |
cán sī duàn hún残丝断魂 | 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
shí duàn shí xù时断时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
duàn huán guī zōng断还归宗 | 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
hào móu shàn duàn好谋善断 |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zhuàng shì duàn wàn壮士断腕 | 见“壮士解腕”。 |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
duàn jiān líng bì断缣零璧 | 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断丝连 |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 |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jiē lián bù duàn接连不断 | 连续不间断。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dú duàn dú xíng独断独行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
gē ēn duàn yì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yōu róu shī duàn优柔失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断璧残璋 | 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
duàn wú cǐ lǐ断无此理 |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
duàn chāi chóng hé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yú chén hóng duàn鱼沉鸿断 | 同“鱼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
mù duàn hún xiāo目断魂消 |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
xiāng huǒ bù duàn香火不断 |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
hún fēi mù duàn魂飞目断 |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
duàn yǔ jué lín断羽绝鳞 |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 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
wú tóng duàn jiǎo梧桐断角 | 谓梧桐虽是柔木而可以断坚硬之角。喻柔能胜刚。 | |
xīn suì cháng duàn心碎肠断 | 形容极度悲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
hào móu wú duàn好谋无断 | 好:喜爱,喜好;谋:计谋,谋划。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duàn shì yǐ lǐ断事以理 | 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
duàn fú cán zhǐ断幅残纸 |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肠断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
róu nuò guǎ duàn柔懦寡断 | 指软弱面不果断。 | 语出《韩非子 亡徵》:“缓心面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
shé shì duàn wàn蛇螫断腕 | 螫:蜂、蝎等刺人。比喻小害能坏大事。 | 清·钱谦益《向言下》:“蛇螫断腕,蛇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
duàn jiān chǐ chǔ断缣尺楮 | 犹言断缣寸纸。 | 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断缣尺楮,人争宝之,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 |
qiǎo duàn yuān yāng巧断鸳鸯 | 断:判定。很巧妙成全别人成为夫妻。 | |
xiān duàn hòu wén先断后闻 | 谓先处理后奏闻。 | 《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
yǐ yì duàn ēn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
mián mián bù duàn绵绵不断 |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
duàn zhī zhī jiè断织之诫 |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
chóu cháng cùn duàn愁肠寸断 | 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 | 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
qì duàn shēng tūn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
fēn chāi duàn dài分钗断带 |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duàn gěng fú píng断梗浮萍 | 比喻漂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
jīn duàn lín jué金断觿决 |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叔则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断壁残璋 | 壁: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象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壁。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
duàn wǎ cán yuán断瓦残垣 |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 |
duàn gēn jué zhǒng断根绝种 | 断绝后代,即断子绝孙。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图,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斩灭尸形,断根绝种,勿得飞扬。” |
duàn gěng piāo péng断梗飘蓬 | 梗:植物的枝茎;蓬:蓬蒿,遇风常吹折离根,飞转不已。如同折断的枝茎,飘飞的蓬蒿一般。形容人东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 宋 石季友《清平乐》:“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 |
lín jī zhé duàn临机辄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清官难断家事 | 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ēn duàn yì jué思断义绝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jiǔ huí cháng duàn九回肠断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hú yí bù duàn狐疑不断 |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
duàn huáng jué gǎng断潢绝港 | 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元·贡师泰《玩斋集·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虽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断潢绝港,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 |
duàn gǎng jué huáng断港绝潢 | 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唐·韩愈《昌黎集·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
duàn jīn líng fěn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
duàn guī quē bì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qī duàn bā xù七断八续 |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
ēn jué yì duàn恩绝义断 |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
gé pí duàn huò隔皮断货 | 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 《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
jié duàn zhòng liú截断众流 |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断 |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duàn làn cháo bào断烂朝报 |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
cán guī duàn bì残圭断璧 | 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
tāo tāo bù duàn滔滔不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
mù duàn fēi hóng目断飞鸿 | 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
lín jī lì duàn临机立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yōu yóu bù duàn优游不断 | 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duàn xiù fēn táo断袖分桃 | 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dú cái zhuān duàn独裁专断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
hóng duàn yú chén鸿断鱼沉 |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 |
duàn xiàn ǒu xì断线偶戏 | 像断了线的木偶,不能动弹。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犹如断线偶戏,手足掸软,连话都无了。” |
xióng jī duàn wěi雄鸡断尾 |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
piāo líng péng duàn漂零蓬断 | 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样随风飞转,转徙无常。 | 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北海乏孔融之赏鉴,以故漂零蓬断,世业渐雕。” |
hún xiāo mù duàn魂销目断 | 谓情思凄苦。 | 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mù duàn hún xiāo目断魂销 |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意 | 见“断章取义”。 |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
duàn hè jì fú断鹤继凫 | 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断管残沈 |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沈,墨汁。 |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 |
duàn xiāng líng yù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断乡曲 |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duàn zǐ jué sūn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
yàn duàn yú chén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 |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断丝联 |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联系。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联系。 | 宋 黄机《满庭芳 时欲之宫永兴》词:“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duàn duàn xù xù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
cán biān duàn jiǎn残编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
yōu róu guǎ duàn优柔寡断 |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xù fú duàn hè续凫断鹤 | 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 《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yī bǐ gōu duàn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yōu róu wú duàn优柔无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zhǔ guān yì duàn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
chōu dāo duàn shuǐ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ǒu duàn sī cháng藕断丝长 |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lín jī néng duàn临机能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bù duàn rú dài不断如带 |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róu rú guǎ duàn柔茹寡断 | 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duàn zhāng zhāi jù断章摘句 | 裁断章节,取缀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 唐·李商隐《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其疾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高歌酣颜,入饮于朝,断章摘句,如振如生。” |
duàn gěng fēi péng断梗飞蓬 | 见“断梗飘蓬”。 |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