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dài fēng sāo zhǔ一代风骚主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泛指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坛领袖。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第六卷:“当其为一代风骚主。”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比喻离散。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piān piān fēng dù翩翩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fēng liú rén wù风流人物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gǎi sú qiān fēng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gé fēng yì sú革风易俗改变风气和习俗。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dōng fēng hào dàng东风浩荡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唐·李咸用《春日》:“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xiàng fēng mǐ rán向风靡然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们倾心向往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
gān bài xià fēng甘拜下风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树欲静而风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wén cǎi fēng liú文采风流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dōng fēng huà yǔ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guān fēng chá sú观风察俗观察国风民俗。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wàng fēng pī mǐ望风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yí fēng yú yùn遗风余韵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朱子全书 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
yī dài fēng liú一代风流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zhuō fēng yuè yún拏风跃云比喻气概雄伟。明·宋濂《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jì yù fēng yún际遇风云见“际会风云”。宋·陈亮《廷对应制》:“际遇风云凡事别,识功日月壮心愆。”
yùn jiè fēng liú酝藉风流酝藉:宽和有涵容。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旧唐书·权德舆传》:“动作语言,一无外饰,酝藉风流,为时称向。”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zhēng fēng chī cù争风吃醋因忌妒而明争暗斗(风:风韵;吃醋:常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脸,年已长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见得。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狂风骇浪。《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bài sú shāng fēng败俗伤风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参见“败俗伤化”。
lín xià fēng dù林下风度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fēng sī zài xià风斯在下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fēng chuī cǎo dòng风吹草动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bù bì fēng yǔ不蔽风雨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suí fēng zhú làng随风逐浪①奔波;颠沛。②犹言随大流。唐·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cǎo yǎn fēng cóng草偃风从见“风行草偃”。
xī fēng yǐn lù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shāng fēng bài sú伤风败俗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fù yōng fēng yǎ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清 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háng fēng pò làng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píng fēng jìng làng平风静浪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gāo fēng jùn jié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wēi fēng sǎo dì威风扫地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fēng mù hán bēi风木含悲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sōng fēng shuǐ yuè松风水月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优美或人才俊朗。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叔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方其朗润。”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风扑影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pī fēng zhǎn làng劈风斩浪冲破风浪。《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zhòng fēng kuáng zǒu中风狂走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dà fēng dà làng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jí fēng jìn cǎo疾风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tuī bō zhù lán,zòng fēng zhǐ liáo推波助澜,纵风止燎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云从龙,风从虎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fēng jī diàn fēi风激电飞形容势猛。《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kuáng fēng bào yǔ狂风暴雨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xiān fēng dào gé仙风道格犹言仙风道骨。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tiān mò liáng fēng天末凉风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pī fēng mò yuè批风抹月犹言吟风弄月。指诗人以风花雪月为吟诵的题材以状其闲适。元·乔吉《绿玄遍·自述》:“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dōng fēng guò ěr东风过耳见“东风射马耳”。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风蹑影见“追风蹑景”。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zì xié fēng shuāng字挟风霜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biàn fēng yì sú变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qiū fēng wán shàn秋风纨扇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万一结褵之后,见美而迁,使奴家有秋风纨扇之悲,如何是好!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fēng jí làng gāo风急浪高形容风浪很大。《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liè fēng yín yǔ列风淫雨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liú fēng yí sú流风遗俗流风:遗风;俗:习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指人虽去世,风范犹存。宋·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虽更衰乱,先王之典刑犹存,流风遗俗,未尽混然也。”
cān fēng rú xuě餐风茹雪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贺宜《<1958儿童文学选>序言》:“作品热情地歌颂了这些搬山填谷、餐风茹雪的建设者的艰辛劳动,和他们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尽职。”
tōng fēng bào xìn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清 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fēng shēng hè lì风声鹤唳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yī wō fēng一窝风一个蜂巢里的蜂倾巢出动。形容人多声杂,乱哄哄地一拥而上。曾朴《孽海花》第33回:“长枪短铳,和着铁镖弩箭,一窝风的向日兵聚集处杀去。”
gāo fēng liàng jié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kǒu jiǎo shēng fēng口角生风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diào fēng biàn sú调风变俗犹言移风易俗。《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diàn chè fēng chí电掣风驰形容像闪电刮风一样迅速。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龙腾虎啸,不足比其雄;电掣风驰,不足喻其疾。”
dào gǔ xiān fēng道骨仙风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bǔ yǐng xì fēng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yī fēng chuī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这也是这次会晤取得的一个成果。”
fēng qíng yuè zhài风情月债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lín xià fēng zhì林下风致同“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疾风知劲草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fēng juǎn cán yún风卷残云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饱经风霜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说到这里,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
ér nǚ qíng duō,fēng yún qì shǎo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niè yǐng zhuī fēng蹑影追风形容速度极快。《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fēng cān lù sù风餐露宿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xiān fēng gǔ làng掀风鼓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掀风鼓浪,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风马牛不相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fēng liú jiā shì风流佳事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事:美事。指男女情爱的美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今忽见宝玉也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地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wēi fēng lǐn lǐn威风凛凛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dōng fēng rù lǜ东风入律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fēng sú xí guàn风俗习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