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á lái fù wǎng跋来报往 |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 语出《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
xiān lái hòu dào先来后到 | 指按照来到的先后早晚而确定次序;受到优惠。 | 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
shí bù zài lái时不再来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
rén lái kè wǎng人来客往 | 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
fēng yōng ér lái蜂拥而来 |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 《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
zhà wǎng zhà lái乍往乍来 | 形容来去行踪不定。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 |
jīn lái gǔ wǎng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
lù wǎng shuāng lái露往霜来 |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 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
nán lái běi wǎng南来北往 |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 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lǎo lái yǒu xǐ老来有喜 | 指老年有喜事。 | |
xià bù lái tái下不来台 | 指在人前受窘。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来台就是了。” |
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 | |
shān shān lái chí珊珊来迟 | 同“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第三集:“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
lái hǎo xī shī来好息师 |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 |
kǔ jìn tián lái苦尽甜来 | 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休烦恼,少不的先忧后喜,苦尽甜来。” |
yuán lái rú cǐ原来如此 | 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 |
lái lì bù míng来历不明 | 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 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来势汹汹 |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
gǔ lái jīn wǎng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江都市孝妇屠身》:“古来今往夕阳中,江山依旧在,塔影自凌空。” |
shén wǎng shén lái神往神来 | 指精神相通。 |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假令以《石豪》诸什与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来,不知而自至之妙。” |
diān lái dǎo qù颠来倒去 | 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颠来倒去,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 |
nì lái shùn shòu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
zhí lái zhí qù直来直去 |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来藏往 |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 《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lái zhě jū shàng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lái zōng qù jì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
lái hóng qù yàn来鸿去燕 |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lái zhě bù shàn来者不善 |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
pǐ jí tài lái否极泰来 |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sī lái xiàn qù丝来线去 | 比喻纠缠连挂。 | 《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shuō lái huà cháng说来话长 | 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说来话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 |
kǔ jìn gān lái苦尽甘来 |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
lái qù wú zōng来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méi lái yǎn qù眉来眼去 |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
rén lái kè qù人来客去 | 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来而不往非礼也 |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来 |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lè jí bēi lái乐极悲来 | 同“乐极则悲”。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
sǐ qù huó lái死去活来 |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qīng fú fēi lái青蚨飞来 | 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常来常往 |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
shuǐ lái tǔ yǎn水来土掩 |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nǐ lái wǒ wǎng你来我往 | 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 明·郭勋《英烈传》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东我西,你来我往,战上五十余合。” |
tǎng lái zhī wù傥来之物 |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 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bié lái wú yàng别来无恙 |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曰:‘公瑾别来无恙!’” |
chūn qù qiū lái春去秋来 |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明 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来小往 |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lè jí āi lái乐极哀来 | 同“乐极则悲”。 | 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
rǎng wǎng xī lái攘往熙来 |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
zhā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挥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指用人时非常随意。 |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唯世臣巨室为能。” |
lái qù cōng cōng来去匆匆 | 形容来和去迅速 | 王朔《许爷》:“也许他们在那条街就曾见过面,但来去匆匆,或淡然一瞥或偶一回眸。” |
lái lù bù míng来路不明 | 来历未验明。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
gào wǎng zhī lái告往知来 |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kōng xué lái fēng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mù míng ér lái慕名而来 | 指仰慕名声而来。 | 《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
diān lái bō qù颠来播去 | 见“颠来簸去”。 |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
lái zhěn fāng qiú来轸方遒 | 轸:古代车后的横木;方:正;遒:有力。相继而来的车子正有力地行进。比喻人事的相继不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左雄等传论》:“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 |
bēi cóng zhōng lái悲从中来 |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 严秀《哀吴晗》:“我看了吴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迹,不禁废书而叹,悲从中来。” |
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zhāng wǎng chá lái彰往察来 | 彰:明显、显著。指记载往事不使埋没,好据以考察未来。 | 《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
gǔn gǔn ér lái滚滚而来 | 滚滚: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来势连续不断而又迅速 | 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jiào fù chū lái,jiào ér yīng hái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
shān shān lái chí姗姗来迟 |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tà lái zhǒng zhì沓来踵至 | 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 | 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违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轰击,或用火烧,务使创巨痛深,始免沓来踵至。” |
jí lái bào fó jiǎo急来报佛脚 |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
yǒu shēng yǐ lái有生以来 | 从出生到现在。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yán lái yǔ qù言来语去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nán qù běi lái南去北来 | 指来来往往 | 唐 杜牧《汉江》:“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
fǎn lái fù qù反来复去 | 来回翻动。形容多次重复。 | 梁斌《红旗谱》第三卷:“江涛反来复去,看了又看。”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chòu ròu lái yíng臭肉来蝇 |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僧问慧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臭肉来蝇。’” |
lái yíng qù sòng来迎去送 | 来者迎之,去者送之。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huì rán kěn lái惠然肯来 |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fú bù tú lái福不徒来 | 徒:徒然。幸福之事不会无故到来。 | 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
rì lái yuè wǎng日来月往 | 见“日往月来”。 | 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
xìn shǐ wǎng lái信使往来 |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
yǒu fèng lái yí有凤来仪 |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
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
yǎn qù méi lái眼去眉来 | 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不正当地勾搭。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
nǐ lái wǒ qù你来我去 | 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
qī rì lái fù七日来复 | 《周易》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现常指一星期。 | 《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
zhāo lái mù qù朝来暮去 | 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
fēn zhì tà lái纷至踏来 |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 |
nán lái běi qù南来北去 | 泛指来来往往 |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里是大道官塘,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 |
tai lái fǒu jí泰来否极 |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
yùn zhuǎn shí lái运转时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至境界不顺,希冀运转时来,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准,亦属无伤。” |
bīn lái rú guī宾来如归 |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 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
míng lái àn wǎng明来暗往 |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 浩然《艳阳天》第120章:“马小辫跟马之悦明来暗往,大伙儿嘴上不说,心里都有数目字儿。” |
zhāo zhī bù lái,huī zhī bù qù招之不来,麾之不去 | 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bù qǐng zì lái不请自来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
shén lái qì wàng神来气旺 | 犹言运气旺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起初沈将仕神来气旺,胜采便跟着他走,所以连掷连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