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ǜ yè chéng yīn绿叶成阴 | 指绿叶繁茂覆盖成荫。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儿女成行。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kè shǒu chéng xiàn恪守成宪 | 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 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chéng wáng bài zéi成王败贼 |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chì shí chéng yáng叱石成羊 | 一声呼喊,居然使石头变成了羊。比喻神奇的事情。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 |
xíng chéng gōng mǎn行成功满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 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事无三不成 |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
yǐn rì chéng suì引日成岁 |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 《周书·文帝纪上》:“众之思公,引日成岁,愿勿稽留,以慰众望也。” |
zǐ yù chéng yān紫玉成烟 | 指少女逝世。 | |
yī chéng yī lǚ一成一旅 |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
lǎo chéng liàn dá老成练达 |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
sān xǐ chéng dōu三徙成都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
zhì zhàng chéng lóng掷杖成龙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乃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chéng jīng zuò guài成精作怪 | 精:精灵;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bù chéng tǐ tǒng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chéng guī lòu xí成规陋习 | 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 | |
zhuó zhù chéng xiào卓著成效 | 卓著:突出。形容有突出的成绩或效果。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十章:“则知当时青苗法,实卓著成效,而民之涵濡其泽者既久,虽欲强没其美而有所不可得也。” |
yì yǔ chéng chèn一语成谶 |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 |
shí chéng jiǔ wěn十成九稳 | 谓相当稳妥可靠。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者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
jī xí chéng sú积习成俗 |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 晋 申绍《上疏陈时务》:“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足甚焉。” |
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xué zhě rú niú máo,chéng zhě rú lín jiǎo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liàn dá lǎo chéng练达老成 | 老练稳重。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
yuān lù chéng háng鹓鹭成行 | 鹓鹭:两种鸟,鹅和鹭飞行有序。比喻百官朝见时秩序井然。 | 《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鹓鹭成行。” |
chéng qún jié huǒ成群结伙 | 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料着安老爷家办过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范,便成群结伙而来,想要下手。” |
xí yǐ chéng xìng习以成性 |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 《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弄巧成拙 |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gōng duò chuí chéng功堕垂成 | 功:成功;堕:通“隳”,毁坏;垂:接近,将近;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 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遭回转觉难发,功堕垂成,怎能勾冲击唐突?” |
zhú duì chéng qún逐队成群 | 形容人多。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游街的犯人,逐队成群;看游街的闲人,填街塞巷。” |
sān xiě chéng wū三写成乌 | 同“三写易字”。 |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 |
bù chéng qì hòu不成气候 | 指单个、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
chéng hé tǐ tǒng成何体统 |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像什么样子。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就是女儿,也要在他家过日子,成何体统?” |
yí xíng wú chéng疑行无成 |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fǎn lǎo chéng tóng反老成童 | 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旧唐书·王守澄传》:“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 |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wú wéi zì chéng无为自成 | 见“无为而成”。 | |
jī yuè yǒu chéng期月有成 | 期:一整个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会有成就。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画虎不成反类犬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
gù zhí chéng jiàn固执成见 | 见“固执己见”。 |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yǔ yì jì chéng羽翼既成 | 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4回:“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矣。”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fēng chéng huà xí风成化习 | 习:习惯。指形成风气与习俗。 |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xué yè yǒu chéng学业有成 | 学业:学问。学问有所成就。 | 明·陶宗仪《辍耕录·孝感》:“虽夫人喜溢于中,不自知其然而然,亦先生学业有成所致与?” |
yù chéng zhī ēn玉成之恩 | 玉成:成全。成全某事的恩情。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4回:“那太师与驿丞对行者作礼道:‘多谢老师玉成之恩!’” |
cāo hàn chéng zhāng操翰成章 | 操:持,拿;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宫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
kè shǒu chéng shì恪守成式 |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清史稿·端慧太子永琏传》:“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百巧成穷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shōu chéng qì bài收成弃败 | 谓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 汉·王充《论衡·自纪》:“俗性贪进忽退,收成弃败。” |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 | 见“功成不居”。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
kuì bù chéng jūn溃不成军 |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 |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
shù zǐ chéng míng竖子成名 |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 《晋书 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蚌病成珠 |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shì chéng qí hǔ势成骑虎 | 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 | 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
wéi hǎo chéng qiàn为好成歉 |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 明 冯梦龙《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 |
dī shuǐ chéng dòng滴水成冻 | 滴:液体一点点落下;冻:凝结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冻。” |
mù yǐ chéng zhōu木已成舟 |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做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明 沈受先《三元记 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饭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出言成章 |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
sān rén chéng zhòng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 |
chéng qún jí dǎng成群集党 |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气相投的人,成群集党,如兄若弟往来。” |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huī jiàn chéng hé挥剑成河 | 将宝剑一舞,就变出一条河。形容法术高明,神通广大,实力雄厚。 | 元·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二折:“为上将者,挥剑成河,撒豆成兵。” |
zhèng guī chéng biē证龟成鳖 |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 宋苏轼《东坡志林 贾氏五不可》:“晋武帝欲为太子娶妇。卫瓘曰:‘贾氏有五不可:青、黑、短、妒而无子。’竟为群臣所誉娶之,竟以亡晋。……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 |
zǔ zōng chéng fǎ祖宗成法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 |
wén guì tiān chéng文贵天成 | 贵:以……为贵。指有灵感时自然而然写成的文章最好。 | 宋·钱易《南部新书》:“李元宾言文贵天成,强不高也。” |
gōng jiù míng chéng功就名成 | 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 | 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
jiā chéng yè jiù家成业就 | 谓有了家产。 | 《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
jí dì chéng míng及第成名 |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
rǎn hàn chéng zhāng染翰成章 | 谓提笔成文。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凿其真?” |
kè hú chéng wù刻鹄成鹜 | 见“刻鹄类鹜”。 | 清·卷鑫《<蔽庐丛志>序》:“又或食古如鲠,刻鹄成鹜。” |
bù chéng sān wǎ不成三瓦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mí rán chéng fēng靡然成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
xí yǔ tǐ chéng习与体成 | 习:习惯。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 | 《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
tiě chǔ chéng zhēn铁杵成针 |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明 郑之珍《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zhuān yù nán chéng专欲难成 |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xíng chéng yú sī行成于思 |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xí yǐ chéng fēng习以成风 |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
lì dì chéng fó立地成佛 | 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chéng xiào zhuó zhù成效卓著 | 获得的成绩非常显著。 | |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有志者事竟成 | 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jiǔ bìng chéng yī久病成医 | 人病久了;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 楚 屈原《九间 惜育》:“九折臂而成医兮。”汉 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
chū yǔ chéng zhāng出语成章 | 见“出口成章”。 |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 |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画龙不成反为狗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后汉书 儒林传上 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炼成钢 | 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
wěi qǔ chéng quán委曲成全 | 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 明·李贽《续焚书·答骆副使》:“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程树榛《大学时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动脑筋,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 |
yú xiá chéng qǐ余霞成绮 | 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亦作“余霞散绮”。 |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yī shì wú chéng一事无成 |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为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chéng fó zuò zǔ成佛作祖 |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 《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