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 xī xiāng tōng息息相通 | 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
shēng qì xiāng tóu声气相投 |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
xiāng qù wú jǐ相去无几 |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 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同病相怜 |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恶相求 |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
xiāng qìng tán guān相庆弹冠 | 庆:贺喜;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
zhū liǎng xiāng chēng铢两相称 | 见“铢两悉称”。 | 茅盾《大题小解》:“于是指出何者为适如其分,铢两相称,何者被强调了非特殊点而忽略了特殊点,何者甚至被拉扯为‘四不像’。“ |
zhǒng jì xiāng jiē踵迹相接 | 同“踵趾相接”。 | 清·昭梿《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 |
jiāo xiāng huī yìng交相辉映 |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数座宝塔遥遥矗立日光雪光湖光交相辉映塔身清澈剔透。”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两相情愿 | 两方面都愿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shǒu wěi xiāng wèi首尾相卫 | 喻互相援救。 | 《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 |
xiāng zhuāng rú bīn相庄如宾 | 见“相待如宾”。 | 清·余怀《班桥杂记·丽品》:“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性与之洽也。” |
rù gǔ xiāng sī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 五代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hù xiāng cán shā互相残杀 |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
yǐ lèi xiāng cóng以类相从 | 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 | 《荀子·正论》:“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
xiàng mén yǒu xiàng相门有相 |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 《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
wǔ sè xiāng xuān五色相宣 | 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 《宋书 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
bèi wèi jiàng xiàng备位将相 | 备位:充数,徒有其位。指白占据将相要位。 |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针锋相对 |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有缘千里来相会 |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xiāng wéi biǎo lǐ相为表里 | 表里:指内外。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
hài shǐ xiāng wàng亥豕相望 | 指文字讹错很多。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一》:“吴兴凌氏诸刻,急于成书射利,又悭于倩人编摩,其间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
zhú lú xiāng jì舳舻相继 | 舳:船尾。舻:船头。指船首尾相接,数量很多。亦作“舳舻相接”。 | 唐·韩偓《开河记》:“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江,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gòng xiāng biāo bǎng共相标榜 | 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 |
xiāng jīng bó yǒu相惊伯有 |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wén shēng xiāng sī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侯王将相 | 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
xiū qī xiāng guān休戚相关 |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 宋 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
míng shí xiāng fù名实相副 | 名声和实际一致。 | 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
huàn nàn xiāng fú患难相扶 | 扶:支持,帮助。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我们虽异姓骨肉,必要患难相扶。” |
dé shī xiāng bàn得失相半 |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gǔ ròu xiāng qīn骨肉相亲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 春秋·齐·管仲《管子·轻重》:“兄弟相戚,骨肉相亲。” |
xū zuǒ xiāng dài虚左相待 | 虚:空着;左:古代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素闻老先生品位崇高,学问醇正,敬以参谋之位,虚左相待。” |
xiāng rú yǐ mò相濡以沫 |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xiāng yī wéi mìng相依为命 | 依:依靠;为命:为生;过日子。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 晋 李密《陈情事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rén wú mào xiàng,shuǐ wú dǒu liáng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回:“人无貌相,水无斗量,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bù míng zhēn xiàng不明真相 |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萍水相逢 | 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ē dǎng xiāng wéi阿党相为 |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教学相长 |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应 |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ěr bìn xiāng mó耳鬓相磨 | 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
jī wù xiāng zhēng鸡鹜相争 |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
bù xiāng wéi bèi不相违背 | 指不会互相不符。 |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 |
bá dāo xiāng jì拔刀相济 |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
xiāng jī xiāng dàng相激相荡 | 激:冲击;荡:震荡。形容事物之间互相冲击,发生动荡。 | 李劼人《死水微澜》前记:“内容以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相激相荡。” |
bái tóu xiāng bìng白头相并 |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明 冯梦龙《挂枝儿 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
dào jìn xiāng shǔ道殣相属 | 见“道殣相望”。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
fù bèi xiāng qīn腹背相亲 | 相亲:彼此亲爱。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黄门协邪,群辈相党,自冀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其构奸轨。” |
xiāng yǔ wéi yī相与为一 |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 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
wén rén xiāng qīng文人相轻 | 文人往往彼此看不起。轻:轻视。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子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相貌堂堂 |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
jiàng xīn xiāng cóng降心相从 | 委屈自己的意愿;放弃成见;服从别人。 | 左丘明《左传 隐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 |
zì xiāng cán shā自相残杀 |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 《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
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真人不露相 |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
xiāng qù jǐ hé相去几何 |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
hóng dòu xiāng sī红豆相思 | 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 | 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kuān měng xiāng jì宽猛相济 | 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tóng wù xiāng zhù同恶相助 |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xiāng xǔ yǐ shī相呴以湿 |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
chún chǐ xiāng xū唇齿相须 | 犹唇齿相依。 |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
yīn wèn xiāng jì音问相继 |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 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
chū yáng xiàng出洋相 | 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2章:“只要有好处,我给咱出洋相。” |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忧相救 |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xiāng rú xiāng xǔ相濡相呴 | 濡:湿润;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湿润对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bá dāo xiāng xiàng拔刀相向 | 指动武。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
fēng liú zǎi xiàng风流宰相 |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 |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
sì céng xiāng shí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chén chén xiāng yīn陈陈相因 |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zhēn xiāng bì lù真相毕露 | 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经陛下醉之以酒,酒醉则真相毕露。” |
liǎng xián xiāng è两贤相厄 | 厄:迫害。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
píng shuǐ xiāng zāo萍水相遭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明·陆采《明珠记·煎茶》:“天呵,果然是萍水相遭。” |
jiàng xiàng zhī qì将相之器 | 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 《后汉书·贾复传》:“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
xuè ròu xiāng lián血肉相联 | 联:关联。像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
sù bù xiāng néng素不相能 | 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 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xiàng jī guān biàn相机观变 | 等待时机,观察变化。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0回:“元帅屯兵于郝山矶,相机观变,可以万全。” |
shí sù xiāng jiān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fú yè xiāng qiān福业相牵 | 业:罪孽;牵:缠绕。指福运与罪孽往往相互缠绕。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有缘无缘,福业相牵,有缘福至,无缘业缠。” |
zhī yè xīng chí枝叶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 |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
xiāng ān wú shì相安无事 | 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
huǎn jí xiāng jì缓急相济 | 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朋友本来有通财之义,何况我们世交,这缓急相济,理是平常的事了。” |
liǎng hǔ xiāng dòu两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qióng xíng jìn xiàng穷形尽相 | 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用来形容丑态毕露。 | 晋 陆机《文赋》:“虽弃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 |
guā mù xiāng kàn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风马牛不相及 |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xiāng lèi xiāng cóng相类相从 | 从:追随。同类的事物能相互感应。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物遇相类相从,此龙吟云起,虎啸风生,道之交感,非类不可。” |
chǔ qiú xiāng duì楚囚相对 |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
xiàng shí duó lì相时度力 | 相:察看。观察时机,估算力量。 | 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后》:“君子救时虽切,必相时度力,以致其用。” |
xiāng kè xiāng jì相克相济 | 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 明·瞿佑《归田诗话·陆浑山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huò fú xiāng yī祸福相依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zì xiāng shuǐ huǒ自相水火 |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
xiāng xíng jiàn zhuō相形见拙 | 见“相形见绌”。 | 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
guā mù xiāng dài刮目相待 |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