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ēng yún biàn huàn风云变幻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 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
yún róng yuè mào云容月貌 |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 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
zhuī yún zhú diàn追云逐电 | 极言迅疾。 |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三章十四:“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果然是四足生风,追云逐电。” |
wò yún ná wù握云拿雾 | 见“握雾拏云”。 |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你那龙韬虎略人难赛,握云拿雾施兵策,排兵布阵添精彩。” |
ná yún jué shí拿云攫石 | 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 |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拿云攫石之势。” |
fēi lóng chéng yún飞龙乘云 |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 |
ruì qì xiáng yún瑞气祥云 | 瑞:吉祥。天上的云气呈现吉祥的征兆。 | 明·无名氏《度黄龙》头折:“今到此山之中,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 |
yān xiāo yún sàn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 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
gēng yún bō yǔ耕云播雨 | 指控制降雨,改造自然。比喻辛勤劳动。 | 浩然《艳阳天》第71章:“看到了给青庄稼苗耕云播雨的秘密,和那‘万紫千红结队来’的远景风光……” |
yún jué bō guǐ云谲波诡 | 谲:变化多端;诡:奇异。原来形容房屋结构富于变化;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 | 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
shuō yǔ tán yún说雨谈云 |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
yún ní yì lù云泥异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
yún zhē wù zhàng云遮雾障 | 云雾遮挡视线,看得很模糊。 | |
wǔ lǐ yún wù五里云雾 |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
yún chuāng wù gé云窗雾阁 |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 唐·韩愈《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耸入云 |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chī yún nì yǔ痴云腻雨 | 痴:入迷。形容男女痴迷于情爱。 | 清·洪昇《长生殿·重圆》:“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 |
yún yǒng wù jí云涌雾集 | 云雾会合聚集。比喻聚集迅速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 |
yǔ hèn yún chóu雨恨云愁 |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
yún zhēng wù jí云蒸雾集 | 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 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
jià wù téng yún驾雾腾云 | 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 元 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 |
yún chóu wù cǎn云愁雾惨 | 愁苦凄惨的云雾。因心中愁惨,看外景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 |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
yún tún wù sàn云屯雾散 | 同“云屯鸟散”。 | 《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
yún xiāo wù sàn云消雾散 |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
yún yóu tiān xià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
bái yún cāng gǒu白云苍狗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jiǔ xiāo yún wài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
yún tún wù jí云屯雾集 | 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
fēng juǎn cán yún风卷残云 |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yún wù zhī shèng,qǐng kè ér qì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 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转眼间就会散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 汉·魏朗《魏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 |
tūn yún tǔ wù吞云吐雾 |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 《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
yún yǒng biāo fā云涌飙发 | 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 |
yún jí jǐng cóng云集景从 |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bō zhǔ yún wěi波属云委 | 属:连接;委:累积。波涛连绵,云层堆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
yún qī yǔ yuē云期雨约 | 见“云期雨信”。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
yún bù yǔ shī云布雨施 | 比喻遍布。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
yuè dì yún jiē月地云阶 |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 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
fēng liú yún sà风流云散 |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
duò yún wù zhōng堕云雾中 |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
mó jiān rú yún摩肩如云 | 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
yún kāi rì chū云开日出 |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
wò wù ná yún握雾拿云 | 拿云:能上云霄。驾驭云雾。形容善于掌握戎机,本领高强。 |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拿云手。” |
yún fēi yān miè云飞烟灭 | 比喻消逝。 | 宋·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词:“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
yǔ chán yún jī雨僝云僽 |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清人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
xīng lí yún sàn星离云散 | 像流星与云雨一样迅速离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 | |
yún kāi wù shì云开雾释 | 同“云消雾散”。 |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千古名臣,每遭谗谤,而转瞬云开雾释,日光月华。” |
wū yún yā dǐng乌云压顶 | 比喻恶势力猖狂 | |
xiāo yún dàn yǔ硝云弹雨 |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 梁启超《论自治》:“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 |
pān yún zhuī yuè攀云追月 |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 |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诗:“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
yún mí wù zhào云迷雾罩 | 见“云迷雾锁”。 |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
chì jiē fēng yún叱嗟风云 | 同“叱咤风云”。 | 宋·陆游《锺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
yún hé wù jí云合雾集 | 比喻聚集迅速。 | 《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雾集。”《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顾野王《虎丘山序》:“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 |
yún rǎo fú liè云扰幅裂 |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 |
yún zhōng xiān hè云中仙鹤 | 同“云中白鹤”。 | 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
yún shōu yǔ sàn云收雨散 |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 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
bō yún jué shí拏云攫石 |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之雄姿。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
bù zhī suǒ yún不知所云 |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黑云压城城欲摧 | 欲:将要;摧:摧毁。浓厚的乌云笼罩城头;象要把整个城压毁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所造成的紧张局面。 | 唐 李贺《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yún fēi yǔ sàn云飞雨散 |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
xīng yún zuò yǔ兴云作雨 | 兴:兴起。兴起云彩,制造下雨。比喻神魔鬼怪法术厉害。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卖弄起兴云作雨机,怎提防捉虎牢龙计。” |
fù guì fú yún富贵浮云 |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yān yún guò yǎn烟云过眼 |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gān yún bì rì干云蔽日 |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
yún xīng xiá wèi云兴霞蔚 | 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yún dàn fēng qīng云淡风轻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
yún mèng xián qíng云梦闲情 | 指男女欢会之事。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
yún sàn gāo táng云散高唐 |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
jiǎ dì lián yún甲第连云 |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 唐 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
yīn yún mì bù阴云密布 | 比喻形势险恶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的郁闷气氛。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遥,天就阴云密布。” |
fēng yún yuè lù风云月露 | 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 汉魏 刘桢《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拨云雾见青天 |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yún fān yǔ fù云翻雨覆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谊 | 情谊深厚,高达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qīng yún dé yì青云得意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
gāo chū yún biǎo高出云表 | 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回头看隔院时,正有一棵高出云表的老槐树。” |
xīng luó yún bù星罗云布 | 犹星罗棋布。 | 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
hé qīng yún qìng河清云庆 |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 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河清云庆,祥光烛天。” |
ná yún wò wù拿云握雾 | 比喻待人处世会耍手段。 | 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 |
xiá yǒu yún péng霞友云朋 | 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 宋·叶适《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或栖连岗,或泛长流;霞友云朋,造物与游。” |
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 | 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
yún jí xiǎng yīng云集响应 |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wò wù téng yún握雾拏云 | 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拏云手。” |
yún tún yǔ jí云屯雨集 |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骧 |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
jiǔ dié yún píng九叠云屏 |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 李白 《廬山謠》:「 廬山秀出南斗旁, 屏風九疊雲錦張。」 |
zhí shàng qīng yún直上青云 | 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 | 唐 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
yún ní zhī chà云泥之差 | 见“云泥之别”。 |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yě hè xián yún野鹤闲云 |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
lóng hǔ fēng yún龙虎风云 |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yún chóu yǔ hèn云愁雨恨 | 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zǐ yuē shī yún子曰诗云 | 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
yún mí wù suǒ云迷雾锁 |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
yún tún xīng jù云屯星聚 | 同“云屯雨集”。 | 明·邵璨《香囊记·败兀》:“丘爷爷手下猛将如虎,战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满四方津要去处。” |
gāo chàng rù yún高唱入云 |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
pēn yún tǔ wù喷云吐雾 | 喷吐出云雾来。形容吸烟;也形容水花飞腾的瀑布等。 | 安正福《敌后插刀》:“炕上还斜躺着几个,正在喷云吐雾抽大烟。” |
yún xiāo yǔ sàn云消雨散 |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