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同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谓同门兄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tóng gōng yì qǔ同工异曲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唐 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shàng xià tóng yù上下同欲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tóng nián ér yǔ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rén tóng yī shì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tóng qì lián zhī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yī kǒu tóng shēng一口同声犹一口同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yī xīn tóng guī一心同归齐心趋向同一目的。《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shǎng tóng fá yì赏同罚异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fēi tóng ér xì非同儿戏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
xiū qī shì tóng休戚是同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齐心合力。《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tóng páo tóng zé同袍同泽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yǔ zhòng bù tóng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样。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tóng chóu dí kǎi同仇敌慨见“同仇敌忾”。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niú jì tóng cáo牛骥同槽见“牛骥同皁”。汉·焦赣《易林·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bù gǎn gǒu tóng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yì kǒu tóng yīn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归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pǔ tiān tóng qìng普天同庆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yī xīn tóng tǐ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tóng shì cāo gē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shàng xià tóng xīn上下同心上下一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yǔ mín tóng lè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tóng chén hé wū同尘合污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dǎng tóng fá yì党同伐异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gōng zhū tóng hào公诸同好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yī cí tóng guǐ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生同衾,死同穴衾:被子。生时共用一条被子,死后合一个坟墓。形容夫妻恩爱。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tóng měi xiāng dù同美相妒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jiǔ shì tóng jū九世同居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
xún yóu tóng qì熏莸同器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liù ěr bù tóng móu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shì tóng yī lǜ视同一律同等看待。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7回:“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皆大败而回,因此将这官兵视同一律。”
bǐ zhòng bù tóng比众不同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yì tú tóng guī异途同归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shì tóng mò lù视同陌路见“视若路人”。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yī shì tóng rén一视同仁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fēn gān tóng kǔ分甘同苦见“分甘共苦”。《北齐书·慕容俨传》:“俨犹申令将士,信赏必罚,分甘同苦,生死以之。”
tóng gōng yī tǐ同功一体指功绩和地位相同。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tóng tiáo gòng guàn同条共贯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
wǎng zhí tóng guàn枉直同贯谓曲直不分。
sǐ hú tòng死胡同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曲波《林海雪原》:“我们利用了奶头山的天险,仙姑洞这个死胡同,把许匪堵成瓮中之鳖。”
tóng wù xiāng zhù同恶相助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tóng è xiāng xù同恶相恤见“同恶相助”。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tóng gān tóng kǔ同甘同苦甘:甜。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众情踊跃,也仗着妋齐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内,便修筑得完工。”
tóng dé xié lì同德协力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zhòng zhòu tóng yīn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青岛归我,众啄同音。”
shí shǔ tóng xué十鼠同穴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yǔ cǎo mù tóng xiǔ与草木同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yù shí tóng fén玉石同焚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梁书·武帝纪》:“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与天地同寿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fá yì dǎng tóng伐异党同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dí kài tóng chóu敌忾同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敌忾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tóng gān gòng kǔ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jiǒng rán bù tóng迥然不同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yī kǒu tóng yīn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jiāo kǒu tóng shēng交口同声犹言众口一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bù tóng liú sú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怜:怜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bù yuē ér tóng不约而同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yī xīn tóng gōng一心同功同心协力,共赴事功。《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tóng guī yú jìn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tóng chuí bù xiǔ同垂不朽一同流传,永不磨灭。《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yī mín tóng sú一民同俗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fèng xiāo tóng cháo凤枭同巢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鲁迅《现代史》:“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
tóng liú hé wū同流合污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门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tóng mìng yùn gòng hū xī同命运共呼吸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尘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不同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yī tǐ tóng xīn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yǔ cǎo mù tóng fǔ与草木同腐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dǎng tóng dù yì党同妒异犹言党同伐异。唐·张说《府君墓志铭》:“君以律有违经背礼,著《妨难》十九篇,书奏,帝下有司而删定之;官党同妒异,竟寝其议。”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不可同年而语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tóng wén gòng guǐ同文共轨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tóng xīn xié lì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nú jì tóng yuán驽骥同辕驽:劣马;骥:良马;辕:车前直木。劣马和良马同拉一辆车。比喻庸人与贤人混在一起。《孔丛子·对魏王》:“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为之叹息。”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明·陈汝元《金莲记·赐环》:“激切忠怀一生凭谁说,怎忍得视同秦越。”
hú yuè tóng zhōu胡越同舟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niú jì tóng zào牛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汉 焦赣《易林 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jiǒng hū bù tóng迥乎不同见“迥然不同”。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míng tóng shí yì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xíng tóng gǒu yǒu行同狗豨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