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āng sāng zhī biàn沧桑之变沧海变桑田的变化。比喻世事变化巨大。《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沧桑之变,隐居不仕,著述自娱。”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pín jiàn zhī jiāo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后汉书 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ò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xuán jū zhī nián悬车之年指七十岁。《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
zǔ shàng zhī ròu俎上之肉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gān zhī rú yí甘之如饴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宋 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正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
kuí huò zhī xīn葵藿之心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
zuò jǐng zhī wā埳井之蛙见“坎井之蛙”。
kū gǔ zhī yú枯骨之余枯骨:白骨,引申为死人。比喻垂死的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华存卑贱,枯骨之余。自处尘垢,久染浊秽。”
fēi zhī zhī nán,xíng zhī wéi jiān非知之难,行之惟艰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wéi xīn zhī yán违心之言违;违背。违背个人心意的言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应以违心之言,释当日之恨。”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bù tiāo zhī zōng不祧之宗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清 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序》:“曾文正公略师班氏,其文规恢闳阔,遂崒然直哜两汉,况进于此者邪?故今断以马、班、韩、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
sǔn zhī yòu sǔn损之又损形容极为谦虚。《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zhū xīn zhī lùn诛心之论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liù hé zhī nèi六合之内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bái guī zhī diàn白圭之玷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yí yàn zhī xùn贻燕之训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呜呼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
fù sú zhī jī负俗之讥见“负俗之累”。
wáng guó zhī shè亡国之社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gān táng zhī ài甘棠之爱甘棠:木名,即棠梨。指对官吏的爱戴。《诗经 召南 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shì dú zhī ài舐犊之爱舐:舔。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亦作“舐犊之念”、“舐犊之私”、“舐犊情深”。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hú liǎn zhī qì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zhì zhī bù lǐ置之不理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sāng jiān zhī yuē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清·唐仲冕《介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
chuǎn xī zhī jiān喘息之间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后汉书·张纲传》:“若鱼遊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bì zhēng zhī dì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gǎn jiù zhī āi感旧之哀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后汉书·荀彧传》:“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zhū wén zhī zhěn朱文之轸轸:古代车后的横木,代指车。绘有朱红色文饰的车子。形容高官所乘车的精美华贵。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
bì jīng zhī lù必经之路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píng shēng zhī zhì平生之志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向。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biào mén zhī nián摽梅之年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běi mén zhī guǎn北门之管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
bǎi chéng zhī fù百城之富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mò zhī shuí hé莫之谁何莫:没有。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今倭贼冯陵,所在莫之谁何。”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右传之八章打了一顿巴掌。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huí lù zhī zāi回禄之灾回禄:传说中的火神。指火灾。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包定之》:“近闻永嘉有回禄之灾,高居不至惊恐否?”
ài zhī yù qí shēng爱之欲其生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lì zhuī zhī tǔ立锥之土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biàn sè zhī yán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lí niú zhī zǐ犁牛之子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zài sè zhī jiè在色之戒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zǒng jiǎo zhī jiāo总角之交幼年时的好朋友(总角: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分两边扎成形状如角的髻)。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yǐ yì wéi zhī以意为之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què jiǎo zhī fèn雀角之忿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zhōng gǔ zhī sè钟鼓之色见“钟鼓之色”。《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wú wàng zhī fú毋望之福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福”。《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yuán zhī yǐ shǒu援之以手对他人进行救助。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pán lóng zhī pǐ盘龙之癖指爱好赌博的恶习。《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小名盘龙,好赌博,每次下注达数百万。
fù gǔ zhī jū附骨之疽附:靠近;疽:毒疮。紧贴骨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kùn ér xué zhī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君子不夺人之好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fù xīn zhī yán负薪之言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yì liào zhī wài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nèi gù zhī yōu内顾之忧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léi tíng zhī nù雷霆之怒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zhōng tiān zhī sī终天之思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dì zhǔ zhī yí地主之仪见“地主之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zhōng dǐng zhī jiā钟鼎之家富贵宦达之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āng wù zhī jí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sì fāng zhī zhì四方之志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mǔ yí zhī dé母仪之德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chéng rén zhī wēi乘人之危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què zhī bù gōng却之不恭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hè hè zhī guāng赫赫之光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汉 杨雄《法言 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wú míng zhī pǔ无名之朴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wèi yáng zhī qíng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bù guǐ zhī tú不轨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晋书·刘颂传》:“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dà yǎ zhī táng大雅之堂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bàn zǐ zhī yì半子之谊半子:女婿。半个儿子的情分。《旧唐书·回纥传》:“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
ěr rǔ zhī jiāo尔汝之交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刘孝标注引《文士传》:“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zhǎo yá zhī jiàng爪牙之将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清·魏源《圣武记》第11卷:“爪牙之将,用不拘资。”
mèng xióng zhī xǐ梦熊之喜梦熊:指生男孩。祝贺生男孩之语。
yī jiè zhī shàn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luó zhī yī mù罗之一目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jīng bái zhī xīn精白之心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róng xī zhī dì容膝之地形容居室的狭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děng ér shàng zhī等而上之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一比长,等而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
jīng ruì zhī shī精锐之师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yún ní zhī bié云泥之别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yí sì zhī jiān疑似之间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断速则寡恕于人,而疑似之间不容辩也。”
duō jiē zhī jiān咄嗟之间一呼一诺之间,表示时间极短。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夫以区区五千万人之日本,而咄嗟之间,可以出能战之兵数十万。”
dōng nán zhī bǎo东南之宝谓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sī fā zhī gōng丝发之功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lóng hú zhī tòng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chuī huī zhī lì吹灰之力比喻极轻微的力量。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chái hú zhī xīn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pǔ zhuó zhī cái朴斫之材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他同“之死靡它”。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bù chén zhī xīn不臣之心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